本报记者 张嫱 本报通讯员 陈晓宇配资头条官网
“深呼吸的同时默念‘要区分工作和生活’,照做了几个月,焦虑、睡眠障碍等心理压力慢慢消失了。”如今,山东省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话务员王爱敏结束夜班后,习惯在停车场多待5分钟,做几次深呼吸,然后再上楼回家。
这是王爱敏从青岛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学到的“4-7-8呼吸法”:以4秒的速度吸气,心里默数“1-2-3-4”,接着屏息7秒,最后以8秒的速度呼气。
当了21年“生命摆渡人”的王爱敏说,以往由于长期面对逝者家属的悲痛情绪,她几乎每天都在掉眼泪,习惯了把工作中的沉重感带回家,是职工服务中心的心理健康公益讲座中学到的“情绪隔离技巧”帮助了她。
“在做好逝者家属情绪疏导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我们也是需要情绪疏导的。”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工会文员矫东昇说,“我们的工作性质特殊,行为禁忌比较多,在工作中也不能带有轻松、愉悦的表情,再加上行业忌讳,逢年过节也不敢走亲访友。长此以往,职工的负面情绪难以排解。”
“生命摆渡人”在渡人的同时,也需要渡己,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职工的心理健康迫切需要专业的助力。
青岛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服务阵地自2019年投入使用以来,以“定制服务预约+专业心理引导”为特色,紧贴单位职工实际需求,为职工心理健康“护航”。服务中心讲师巩斐根据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职工的岗位、年龄、男女比例结构及场地情况,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趣味互动”三位一体的方式展开授课。课程设计了催眠放松、情绪认知、减压游戏3个环节,既有对情绪压力的科学分析,又结合殡仪行业的工作场景传授实用技巧。
为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量身定制的第一堂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当情绪来敲门”在2021年5月7日如约而至。
对于矫东昇来说,第一堂心理健康公益讲座的情景始终让他记忆犹新:课程一开始首先进行了催眠放松,舒缓的音乐从喇叭中缓缓流出,仅仅几分钟,工作时紧张的情绪就得到了平复。
后来,几节讲座下来,让王爱敏惊喜的是,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正悄然发生改变,不仅大家距离拉近了,也帮助许多刚入职的同事打开了心扉。
考虑到基层工会人员分散、时间紧张的实际情况配资头条官网,青岛市总工会服务中心还开设线上课程为职工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让每一位“生命摆渡人”都能找到温暖的心灵港湾。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入口_最安全的线上配资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