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许昌胖东来商贸集团官网发布了令人瞩目的2025年销售额数据:200.35亿元。这一数字不仅远超2024年全年169.64亿元的业绩正规配资平台,更是以超过30亿元的差距,展现了令人咋舌的增长势头。
然而,这个让整个零售业翘首以盼的数字,却与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本人的初衷背道而驰。早在今年3月的零售业高峰论坛上,于东来就明确表达了将2025年销售额控制在200亿元以内的愿景。他坦诚地解释,过快的销售增长意味着员工需要承受更大的加班压力,这违背了他坚守的公司价值观。
当一位企业家公开表示“不想赚更多钱”时,市场的反应却出乎意料。消费者用行动投票,将消费购买力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反而推动了销售额的飙升。
展开剩余82%这200亿元的含金量,更是被一个惊人的细节所揭示:胖东来时代广场店的单店销售额竟然突破了51亿元。这意味着什么?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性的连锁超市巨头永辉超市,在2025年第三季度的全国总营收为124.86亿元。而胖东来一家门店的年销售额,几乎相当于拥有450家门店的永辉超市一个半月的总业绩。这种现象已经超越了寻常的超市经营逻辑,而是一种强大的商业引力场的碾压。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八天假期中,胖东来累计销售额达到了8.2亿元,日均销售额轻松过亿。节假日期间,许昌时代广场店门前排起了长龙,消费者甚至需要携带小马扎,等待数小时才能入场。更有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不远千里开车六小时,只为品尝一盒网传热销的月饼。这里早已不再是简单的超市,而俨然成为了吸引全国游客打卡的消费新地标。
更为戏剧性的是,永辉超市在2025年前三季度已关闭了325家门店,目前尚有450家门店在运营。一边是全国性零售巨头在进行壮士断腕式的战略收缩,一边是区域性零售王者凭借一家门店就能创造销售神话。这种效率上的巨大鸿沟,已经不是战术层面的调整所能解释的。
面对胖东来带来的“降维打击”,零售行业并非坐以待毙。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永辉超市已完成了对旗下222家门店的“胖东来模式”改造。这场深刻的改革,其背景是永辉超市近两年来关闭550家门店的惨痛经历。
所谓“胖改”,其核心在于永辉开始推行裸价直采,并大刀阔斧地削减了传统商超赖以生存的后台费用、条码费、进场费等,力图与供应商重建更为健康的合作关系。永辉曾宣布,预计在当年9月30日前完成全国200家门店的改造目标,从目前的进展来看,这一目标已超额达成。
然而,这场自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永辉超市在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为424.34亿元,同比下滑了22.21%。巨额亏损、营收下滑、大规模门店关闭,这些沉重的伤痛仍在持续。可以说,“胖改”更像是在茫茫荒漠中寻找生命之泉,永辉试图复制的是胖东来看得见的“肉体”——高效的运营体系、独特的商品结构以及优厚的员工薪酬,这些要素确实具备可操作性,并有望让剩余门店重获生机。
但问题在于,永辉超市能否真正触及胖东来的“灵魂”?
于东来在谈及“不赚更多钱”时,语气平和,仿佛在陈述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2025年,胖东来自有品牌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60亿元,其中30亿元将用于扶持其他零售企业。这种看似“傻瓜式”的无私援助,导致胖东来整体毛利额损失约3.8亿元,销售损失更是高达约19亿元。于东来自己估算,若不进行这些扶持,胖东来超市的利润至少可以增加5亿元。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无疑是对股东利益的“背叛”,是难以理解的荒谬之举。然而,恰恰是这笔每年高达3.8亿元的“灵魂税”,构成了胖东来模式真正无法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永辉超市可以学习胖东来的裸价直采、精选的商品结构、慷慨的员工福利,这些是外在的“肉体”,是可以模仿和学习的。但永辉永远无法复制这笔每年3.8亿元的“灵魂税”,因为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难以向董事会解释为何要主动放弃数亿元的利润去援助竞争对手。
这正是胖东来模式所呈现的终极悖论:你可以模仿它的形,甚至能因此获得一定的成功,但你永远无法复制它的魂,因为这个“魂”每年需要支付高达3.8亿元的代价——一个几乎所有理性商人都不愿、也不能支付的代价。
于东来为销售额设定的“限速”宣言,注定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低估了一个关键的变量:当消费者在一片信任匮乏的商业环境中,发现一片“绿洲”时,所能释放出的购买力是何其惊人。
从6月初突破101.76亿元,到9月底攀升至170亿元,再到11月初一举突破200亿元大关,胖东来的增长曲线如脱缰的野马般狂奔。于东来越是强调“不想赚更多钱”,消费者便越是用手中的钱包投票。
这背后是一种反常识的商业逻辑:当所有零售商都在竞逐规模扩张和利润最大化时,胖东来却反其道而行之,公开宣告要控制增长,优先保障员工的福祉。这种“反增长”的姿态,反而成为了最强大的品牌背书。
在一个充斥着各种营销套路和精于算计的消费环境中,胖东来以一种近乎“傻瓜式”的真诚,赢得了消费者最为宝贵、也最为稀缺的资产——信任。这份信任,最终转化为汹涌而至的客流,转化为日均过亿的销售额,也成就了单店51亿元的销售神话。
于东来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明确指出,胖东来的经营模式有可借鉴之处,但并非可以简单完全复制,也无需刻意照搬。他强调,如果仅仅模仿高薪酬、高福利的表面现象,而未能深入理解其底层的经营哲学,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永辉超市的“胖改”实践已经证明,胖东来的运营体系和管理模式是可以学习且卓有成效的。然而,胖东来的整体生态系统,尤其是那套每年需要缴纳3.8亿元“灵魂税”的价值观体系,却是几乎不可能被复制的。
这并非技术上的壁垒,而是一道哲学上的鸿沟。当所有企业都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胖东来选择了价值观优先;当所有企业都在与供应商斤斤计较时,胖东来选择以成本价分享自有品牌;当所有老板都在扩张版图时,于东来选择了控制规模以保护员工。
这些在商业教科书中或许被视为“错误答案”的选择,却在现实中构建了胖东来最为坚固的“护城河”。因为这些看似“错误”的举措,反而赢得了消费者最稀缺的信任,而信任一旦建立,便能释放出惊人的商业能量。
200.35亿元这个数字,既是于东来“控速”宣言的失败,更是消费者选择的巨大胜利。它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在一个充斥着套路和营销的时代,真诚本身才是最稀缺的商品。
胖东来模式或许无法被完全复制,但它至少向整个行业揭示了一个真相:当你真正将消费者和员工置于利润之上时,利润反而会主动找上门来。这并非虚幻的“鸡汤”,而是镌刻在200亿销售额背后的商业铁律。
真正的“护城河”,从来都不是靠金钱堆砌而成正规配资平台,而是用坚定的价值观所筑就。
发布于:江西省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入口_最安全的线上配资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